南浔作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,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,始于公元1252年,东界至宜园遗址东侧起,西界至永安街起,南界自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起,北界至百间楼。作为小时候在湖州长大的我,第一次试着用自己的镜头来记录这个地方。 清晨的古镇,早点铺正在准备开市营业

清晨的古镇,早点铺正在准备开市营业

张石铭旧宅前走过的晨练居民

张石铭旧宅前走过的晨练居民

匆匆走过的摄友,身背两只长焦的阿姨

匆匆走过的摄友,身背两只长焦的阿姨

不像其他的古镇,南浔古镇游人较少,在此过夜的更少,在走马观花的旅游团来之前,古镇十分安宁

不像其他的古镇,南浔古镇游人较少,在此过夜的更少,在走马观花的旅游团来之前,古镇十分安宁

斑驳的白墙黑瓦上尽是岁月的痕迹,柳枝却已露出今年的新芽

斑驳的白墙黑瓦上尽是岁月的痕迹,柳枝却已露出今年的新芽

江南古镇不可缺少的元素,摇橹船

江南古镇不可缺少的元素,摇橹船

白天忙碌的游船,夜间集中停泊在一起

白天忙碌的游船,夜间集中停泊在一起

摇橹船开始上工前往各个码头,等待游客,南浔游船是按照一艘包船的方式计价的,价钱根据距离调整

摇橹船开始上工前往各个码头,等待游客,南浔游船是按照一艘包船的方式计价的,价钱根据距离调整

清晨转悠下来,除了几个摄影客,几乎都是当地人

清晨转悠下来,除了几个摄影客,几乎都是当地人

一个游客都没,看着不像旅游景点

一个游客都没,看着不像旅游景点

竹制的桌子和椅子,在我小时候的湖州可以说随处可见,但现在就少之又少了

竹制的桌子和椅子,在我小时候的湖州可以说随处可见,但现在就少之又少了

虽然没有西塘的烟雨长廊,但是细心看,发现江南古镇都有这样类似的构造

虽然没有西塘的烟雨长廊,但是细心看,发现江南古镇都有这样类似的构造

江南古镇都是依河而建,南浔也不例外

江南古镇都是依河而建,南浔也不例外

南浔古镇分两大片,百间楼下午再去,上午主要在南浔四象集中的景区转悠了,这条路通往小莲庄,也就是四象之首 刘镛(不是刘罗锅刘墉)

南浔古镇分两大片,百间楼下午再去,上午主要在南浔四象集中的景区转悠了,这条路通往小莲庄,也就是四象之首 刘镛(不是刘罗锅刘墉)

南浔的面食讲究交头,其实这已经是午饭了,另配了一份炖猪蹄

南浔的面食讲究交头,其实这已经是午饭了,另配了一份炖猪蹄

石拱桥也是江南水乡的符号之一,图中的洪济桥建于明朝中叶

石拱桥也是江南水乡的符号之一,图中的洪济桥建于明朝中叶

洪济桥之后是一座廊桥,穿过廊桥就到了百间楼

洪济桥之后是一座廊桥,穿过廊桥就到了百间楼

百间楼为明代万历中礼部尚书南浔人董份所建。因两岸傍河建楼百间,又架长板石桥连接两岸故称为“百间楼”。

百间楼为明代万历中礼部尚书南浔人董份所建。因两岸傍河建楼百间,又架长板石桥连接两岸故称为“百间楼”。

同样作为古镇景区,百间楼显得更加原生态

同样作为古镇景区,百间楼显得更加原生态

百间楼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傍水民居,现在还住着很多居民,不过是以这种老年人居多,年轻人已经住不惯了

百间楼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傍水民居,现在还住着很多居民,不过是以这种老年人居多,年轻人已经住不惯了

几乎没有一点商业气息,也几乎没有游人

几乎没有一点商业气息,也几乎没有游人

四点以后南浔古镇景区的检票口就下班了,可以随意进出,不过随着旅游团的离去,古镇内又恢复了宁静

四点以后南浔古镇景区的检票口就下班了,可以随意进出,不过随着旅游团的离去,古镇内又恢复了宁静

小馆子夜市并不旺,倒是当地人有时会来吃顿便饭

小馆子夜市并不旺,倒是当地人有时会来吃顿便饭

不像别的古镇,南浔夜间的灯光不是那么明亮,更不会显得妖艳,不过古镇就该这么简简单单的

不像别的古镇,南浔夜间的灯光不是那么明亮,更不会显得妖艳,不过古镇就该这么简简单单的

唯一较为明亮的,大概就是几个小饭店了

唯一较为明亮的,大概就是几个小饭店了

景区内也难得有几家咖啡店,其实还有家猫空,也算是面向年轻人晚上能坐坐喝点东西的地方

景区内也难得有几家咖啡店,其实还有家猫空,也算是面向年轻人晚上能坐坐喝点东西的地方

八点不到,白天生意红火的面馆就要打烊了

八点不到,白天生意红火的面馆就要打烊了

除了几盏路灯还亮着,古镇已经一片寂静

除了几盏路灯还亮着,古镇已经一片寂静